当银发浪潮席卷而来,科技能为我们年迈的父母做些什么?
11月20日,维多利亚港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人头攒动。这里没有冷冰冰的机器堆叠,而是一场关于生命尊严与技术温度的对话。由香港官方机构与社会服务联会携手主办的香港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GIES)正式拉开帷幕。
这不仅仅是一场展会。现场汇聚了超过 270家 参展机构,近千款来自全球各地的“黑科技”同台亮相。从健康监测到远程医疗,从康复训练到智能管理,乃至不仅让人会心一笑又深感贴心的“便便馆”和“照护食乐园”主题区,每一项创新都在试图解答一个问题:如何让长者活得更舒心、更有尊严?
在众多参展商中,一家来自内地的企业——天与养老,受香港科技园之邀,凭借一套独特的“数智化打法”在现场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这里的科技,学会了“隐身”
漫步在天与养老的展区,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没有那种让人眼花缭乱、操作复杂的仪表盘。作为智慧养老领域的深耕者,他们展示了在“智慧日间中心”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这一方案的核心逻辑极其精妙,他们称之为“无为养老”。
什么叫“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让技术隐形,让服务有温度。
依托在全国服务近百万长者的深厚经验,天与养老把功夫下在了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将多模态人工智能、毫米波雷达感知、轻量化AI模型以及AIoT技术像搭积木一样深度整合。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一位老人在房间里休息,没有冰冷的摄像头盯着,也不需要佩戴繁琐的手环。通过安装在角落的智能终端,系统就能利用轻量AI模型,静悄悄地分析长者的生活习惯和生命体征。
这是一场关于数据的无声守护。
一旦发生跌倒或其他紧急异常,系统会在秒级时间内发出告警,不仅屏幕上会实时弹窗,管理平台也能瞬间锁定位置。这种“无感化”的主动服务,既保护了长者的隐私,又极大地提升了机构的运营效率和安全系数。难怪现场众多行业大咖和参观者在展台前驻足良久,频频点头。
打通“芯”链路,布局大湾区
仅仅有算法还不够,硬实力同样关键。
在硬件制造方面,天与养老走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他们是国内首家实现多芯片集成合作的智慧养老企业。通过联合国内外的芯片巨头,利用自适应算法对芯片模块进行场景化优化。
这有什么好处?成本下来了,效能上去了。
这构建起了一条从底层芯片到终端设备,再到全域平台的自主技术链条。这种对成本和性能的极致把控,正是科技产品能够大规模普及的前提。
目前的布局显示,天与已经在上海、南京、深圳设立了研发中心,这种多点开花的态势,显然是为了更长远的未来。此次亮相香港,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他们正在加速融入大湾区的康养生态,并准备将这套中国方案推向海外市场。
结语
科技的本质,终究是为人服务。
在本次博览会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参数,而是对人性温暖的关怀。天与养老通过“隐形”的技术,让照护变得更加精准和体面。这或许正是智慧养老产业破浪前行的正确方向——当科技不再炫技,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生活,美好的老年图景才真正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