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明街头的银行,你会看到些新变化。老花镜摆在柜台边,爱心座椅放在靠窗的位置,填单台装了轮子可以推着走,连门口都修了缓坡。这些细碎的改变,是给爷爷奶奶们准备的。
老人不再为取钱发愁
在贡山独龙江乡那边,有个叫学军惠农点的小店。村里的老人每到月底就往那跑,刷卡取生活费。不用走山路去镇上,不用摸黑起早赶车。这个点就在村口,抬脚就到。
农村里头最麻烦的是啥?老人留守在家,儿女在外打工。银行网点少得可怜,智能手机又不会用。以前取个钱,得走十几里山路。现在好了,全省铺开的惠农服务点成了综合金融站,取钱、转账、交保险、买国债,样样都行。
腾冲滇滩镇早坡村那些留守老人,现在能就近到村里的昭阳普惠站换零钱。赶集天买菜,再也不怕商家找不开大钞。马龙区土瓜冲的旅居村更厉害,建起云南第一个旅居村金融服务站。外地来养老的老人,在村里就能办完所有金融业务,一小时内就有回复。
养老院里也能扫码付钱
富滇银行给云南老年之家敬老院装了套智慧管理系统。老人交养护费,手机扫码就成,不用家属专门跑一趟。中信银行在昆明4家老年大学接入了缴费产品,报名、选课、付费,一气呵成。那些退休后学画画、学书法的老人,再不用排长队交费。
农业银行的做法更绝。云龙县两个社区食堂装了智慧系统,老人刷脸就能吃饭,自动扣款。不会用手机支付?没关系,脸就是钱包。
这些改变看起来不起眼,却实实在在解决了老人的难处。过去那些堵点,一个个被打通。
从昭通到贡山的全面覆盖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5221个银行网点完成了适老化改造。这个数字背后,是每个网点添置的设施,是每个柜员学会的耐心,是每条无障碍通道铺就的砖。
昭通这边试了个新办法。他们给全市374个网点做了需求评价,按照评级结果配置资源。需求大的多配点,需求小的少配点。这样资源不浪费,老人也得到实惠。
银行不再是冰冷的玻璃柜台和闪烁的电子屏幕。它变成了老人能够理解、愿意走进的地方。那些会说本地话的工作人员,那些专门为老人准备的老花镜,那些可以坐下来慢慢填单子的爱心座椅,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这里欢迎你,这里懂你。
从城市到乡村,从养老院到社区食堂,从银行网点到惠农服务点。云南正在用最实在的方式,让老年人享受现代支付的便利。这不是什么宏大的工程,而是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的温暖。
老人不应该被时代抛下。当我们在用手机扫码买菜的时候,也该想想那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爷爷奶奶。好在,这座省份正在做这样的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