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那个日本嘛,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倌倌、老太太特别多。最新的数摆出来,65岁以上的人,有3600多万,占了总人口快三成,这个比例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而且听讲,再过十几年,街上差不多三个里面就有一个是老人。
怪的是,他们不光老人多,活得还长,平均能活到87岁,也是全球第一。这就让人纳闷了,人又老又多,咋个还照顾得这么好?连美国人都说,要养老,还得是去日本。
这事不是一天搞成的,是人家花了半个多世纪,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龙去脉地捋一捋,看看他们是咋个把这件事整得这么明白的。
日本养老这盘棋,是咋个一步步下到今天的?
这件事能搞起来,说白了,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从以前的烂摊子,到现在的样板,总共走了四步棋。
第一步:起步的时候(60年代):家里顾不上了,得有人管
那个时候,仗打完了,年轻人拼命生娃,经济也跟坐火箭一样往上蹿。娃娃们都跑去城里头上班,屋里头的老人就没人顾得上了。以前那种几代人住一起,儿子媳妇养老的搞法行不通了。
1963年,官方层面发了话,出了个《老人福祉法》,意思是说,养老这个事,不能光靠家庭了,我们也要伸手管一管。于是,第一批专门照顾老人的院子就建起来了,主要就是管吃管住,让老人有个安身的地方。
第二步:打基础那三十年(70到2000年):不光要活着,还要活好点
光有地方住还不行啊。慢慢地大家就发现,老人生病和日常照顾是两码事。1982年,他们就把这个事分清楚了,看病是看病,照顾是照顾,不能搅在一起。
这个时候,有些聪明的公司就看到了机会。比如有个叫日医学馆的,就想出来个新点子:老人不愿意住院,那我们就派人上门去照顾嘛。这个法子一下子就受欢迎了。这三十年,养老院的数量翻了8倍,而且越来越专业,一半以上的老人都开始接受这种居家服务。
第三步:一下子火起来的十年(2000年后):钱从哪里来?
养老服务好是好,但贵啊,谁来出这个钱?这是个大问题。到了2000年,日本想了个绝招,搞了个“介护保险”。
这个保险是咋个回事呢?简单说,就是你每个月交点小钱,等你老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产生的费用,保险给你报销9成,你自己只用掏1成。你想想,本来要花一万块,现在只用花一千,那大家肯定都愿意用嘛!
需求一下子就上来了,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特别是那种开在小区里头,小小的,只有二三十个床位,既可以白天来活动,也可以短期住几天,特别灵活方便。连搞高科技的公司都跑进来掺和一脚。
第四步:现在这个样子(2010年到现在):让老倌倌自己说了算
现在,他们的想法又变了。觉得不能把老人当成啥都不能干的病人来伺候,这样人会越来越懒,越来越没精神。他们开始提倡“自立支援”,就是想方设法地帮助老人,让他们恢复自己生活的能力,重新找到活着的价值和尊严。
养老院也不再只是一个等死的地方,而是变成了高品质生活的新起点。除了照顾好身体,还注重让老人有事做,有朋友聊,有地方玩。连带着,老年人用的东西,像拐杖、轮椅都做得越来越洋气,还有专门给老年人搞的旅游、甚至打电子游戏的比赛,花样多得很。
在日本,养老主要有哪三种搞法?
1. 在自己屋里养老:最接地气的搞法
超过一半的日本老人,还是喜欢住在自己熟悉的家里。这就需要社区来帮忙了。有专门的公司,比如前面提到的日医集团,在全国都有服务点,可以派人上门来帮你洗澡、做饭、打扫卫生,服务送到家门口。
2. 小区门口的养老院:抬头不见低头见
这种养老点就开在社区里面,规模不大,也就二十来个床位。功能却多得很,白天可以当托儿所,让老人来这里活动、康复、交朋友,晚上家人再接回去。这样老人就不会跟社会脱节,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3. 住进养老院:有钱有有钱的住法,普通人也有去处
有专门给有钱人开的高档养老中心,比如幸济会,里头跟五星级酒店一样,服务细致得不得了,还带你搞文化活动。当然,普通老百姓也有去处,官方会补贴一些“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每个月租金很便宜,让大家都住得起。
他们到底有哪样几招绝活?
日本的养老能搞得这么好,全世界都跑去学,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有四个关键的绝招,都藏在细节里头。
第一招:钱的事先解决了
最核心的就是那个“介护保险”。有了这个保险,老百姓才消费得起,养老机构才敢放心大胆地开。它就像是整个养老产业的发动机,没有它,后头的一切都转不起来。
第二招:大家抱团一起干,肉烂在锅里
他们不是各干各的,而是把跟老人相关的各种服务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圈子。比如,你开养老院,就跟旁边的医院、送餐公司、康复中心都合作好。老人需要啥服务,都在这个圈子里解决。这样一来,大家都有生意做,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还能把客户牢牢拴住,实现共赢。
第三招:把人当人看,账算得精
他们的服务特别有人情味。怎么让老人睡得更香,吃的饭菜怎么搭配才有营养,洗澡的凳子要多高才方便,这些小细节都考虑得周周到到。同时,他们也搞各种活动,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有用,精神上不空虚。
另一面,他们的管理又特别精明。每一分钱都算计着用,人力、物料、行政开销,都想办法控制成本,把无效的支出砍掉。这样既保证了服务质量,又提高了挣钱的能力。
第四招:开分店,一个模子刻出来
他们很喜欢搞连锁经营。一个成功的模式,就在全国复制开分店。这样做的好处太多了:可以统一采购,压低成本;可以统一培训员工,保证每个地方的服务水平都一样好,也解决了人手不够的问题。从房子怎么盖,到服务怎么卖,再到设备用哪种,都有一套标准化的流程。
看几个整得好的例子
① 银座太阳城(SunCity):开在城中心的豪华养老院。他们专门学美国的模式,把养老院开在东京最热闹的地方。房子是租的,省了一大笔前期投入。装修请的是顶级设计师,跟高档酒店没两样。还跟给皇室看病的医院合作,服务没得说。专门吸引那些有钱、有品位、对地段要求高的老人。
② 悠悠里社区:像个小镇子一样的大型养老社区。这个集团搞了快五十年了,在日本开了7家,里面啥都有,老年公寓、护理中心、大食堂、大澡堂,医疗队也是自己的。一个社区就像一个小社会,老人住进去啥都不用愁。
③ 梦之湖村:不像养老院,像个游乐场。这个地方是全日本口碑最好的日间照料中心。它最绝的一招,是发明了一种叫“梦币”的虚拟货币。你进来,不是工作人员带你参观,而是住在这里的老人志愿者。他们为你服务,就可以挣“梦币”。然后用这个“梦币”去喝茶、按摩、上烹饪课。钱用完了怎么办?去做康复训练,或者玩一些夹弹珠的小游戏,又能挣回来。一边玩,一边锻炼,一边挣钱,把老人的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了,身体机能恢复得特别快。
④ 便利店养老:连罗森便利店也来凑热闹。他们在一些店里开辟出一个角落,设置护理咨询台。你来买瓶酱油的功夫,就可以顺便量个血压,咨询一下营养搭配,花个几块钱就能得到专业的健康建议。真正把养老服务做到了家门口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