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生活的世界,老年人越来越多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惊人的21亿!这么多长辈需要照顾,怎么办?养老机器人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帮手。
最近,这个行业迎来一件大事:第一个关于养老机器人的全球统一标准出炉了!这个标准是我国牵头,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这个权威机构的主持下制定完成的。这就像是给全世界的养老机器人定下了一套共同的“规矩”,标志着这个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智能的新阶段。
为什么要定规矩?
以前,各个国家、各个公司造的养老机器人五花八门,但好不好用、安不安全,没有统一的说法。现在有了这个国际标准,情况就不一样了。
它给机器人设计和生产定下了基准线,比如:
-
好用不好用?(易用性)
-
靠谱不靠谱?(可靠性)
-
对残疾人友好吗?(无障碍)
-
耗电多不多?吵不吵?(能耗和噪声)
不仅如此,标准还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对机器人的功能做了分类,并提出了性能要求,涵盖了生活、健康、安全、交流、家务、娱乐等方方面面。
简单说,这个标准能帮助厂家造出更好的机器人,也让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更放心,知道哪些产品是符合全球公认的好标准的。
养老机器人能干啥?靠啥技术?
现在的养老机器人越来越能干,这背后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新技术的功劳。它们就像机器人的“超能力”:
-
“眼睛”和“耳朵”:靠摄像头(视觉传感器)随时关注老人动态,万一摔倒能及时发现;靠麦克风(听觉传感器)听懂老人的话,或者识别异常声音。
-
“触觉”和“嗅觉”:能感知老人的动作力度,提供辅助(触觉传感器);能闻到家里的怪味,比如煤气泄漏(嗅觉传感器)。
-
“导航”:利用激光、超声波等技术,机器人在家里走动不会撞墙撞家具,能准确去到指定地点。
有了这些技术,机器人就能帮老人走路、监测健康、做家务、聊天解闷、紧急呼救,甚至有些全自动洗浴机器人,能帮失能老人完成洗澡、擦干全过程。
各国都在努力,我国有啥优势?
中、日、德、美等国家在养老机器人技术上都比较领先。
-
德国GARMI机器人: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像个真人大小的机器人。它不仅能送水送饭、陪人聊天,还能当医生的“替身”。医生在远程通过操作一个“主”机器人,就能控制在老人身边的“从”机器人给老人做检查,甚至能感受到检查时的力度反馈。这项技术对于行动不便或住在偏远地区的老人特别有用。预计5年后可能进入养老院。
-
日本AIREC机器人:由早稻田大学研发,也是个“大块头”人形机器人。它的绝活是能用非常精准的力道,安全地帮助卧床老人起身、穿袜子甚至换尿垫。这需要机器人有聪明的“大脑”(靠人工智能学习)和精确的“手感”(控制力量大小)。虽然成本和技术还有挑战,但目标是未来二三十年能逐步应用,缓解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
在我国,各地政策很支持这个产业,推动智慧养老。我国的公司也在不断创新,推出了像马桶机器人、能帮助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喂饭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并且已经在一些养老院和家庭里开始试用了。
未来展望
养老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能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压力,更能帮助老年人过上更有质量、更独立的生活。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它们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
同时,这个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传感器、芯片、软件等一大批相关高科技产业一起进步,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可以说,一个由科技驱动的、更加美好的养老新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