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人的饭碗,3亿老人的靠山:这个新师傅是干嘛的?

我们院坝里头,太阳一出来,坐着晒太阳的,十个里头有七八个是老倌老太太。你家我家都一样,老人越来越多了。算下来,到今年底,光是60岁往上的,全中国就有3.1亿,里头还有几千万是身子骨不利索,下不了床的。

这么多人要照顾,咋个整?靠子女么?个个都忙得脚不沾地,分身乏术。送养老院?好一点的挤不进去,差一点的又不放心。自家在屋里请个保姆,也就只能管个吃喝拉撒,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好多老人,嘴上不说,心里头其实憋屈得很,觉得下半辈子就只能这么凑合着过了。

就在这个时候,国家的名册上,多了一个新行当,听着就板扎:养老服务师。

这个师傅,可不是你想象中那种端茶送水的阿姨。他们是个动脑筋的活计。这么说吧,他们就像是给老人晚年生活当参谋的。你身体咋个样,心里头想些什么,钱够不够花,家里有哪样不方便,他们先帮你把这些事理得清清楚楚。

然后呢,他们给你画一张图,一张让你下半辈子过得舒坦的图。这张图上写着:你每天应该做点哪样活动能让腿脚有力气;哪样东西吃了对身体好;心理头闷了,该找哪个聊聊天;甚至你屋里的门槛高了,厕所滑了,都帮你想到,看咋个改一下才安全。他们不一定亲手来做每一件事,但他们会帮你找到靠谱的人来做,还会盯着看别人干得好不好。

说白了,就是从以前那种被动地等人来伺候,变成了有人帮你主动盘算,让你自家的晚年生活,自家能说了算,活出个滋味和尊严来。这口气一顺,好多老人的心病就好了一大半。

那另一头呢,这个活路也给好多要找饭碗的人,开了一条新路。

以前一说起去照顾老人,好多小伙子、小姑娘脸都拉长老长,觉得是伺候人的苦差事,没面子,也挣不了几个钱。但现在这个养老服务师不一样了,这是个正儿八经的手艺活,是凭本事吃饭。

你的本事越高,能考到的等级越高,揣进腰包的钱就越多。这就让干这行的人,腰杆能挺直了。不管你是从乡下来城里打拼的,还是人到中年想换个活路,这都是一个稳当、有奔头的选择。它告诉大家,照顾人,特别是把老人照顾好,是一件积德积福的大好事,是一份值得被尊重的体面工作。养老这个行当,再也不是日头落山的产业,而是一片宽敞得很的新天地。

当然了,这么好的一个事情,要让它走得顺,还得有几把力气来推。

首先,要教出这样的人才。不能光教怎么换尿布、怎么喂饭。医疗护理、心理开导、房子咋个改才安全,这些硬核的本事都要教,得培养出一批脑子活、啥都懂点的多面手。

再一个,要让开养老院、搞养老服务的老板们有搞头。可以少收点税,给点补助,让他们有钱赚,才愿意多请人,把服务搞得更好。老百姓这边呢,也要让大家请得起。比如那个护理保险,要把它弄好,让专业服务不再是稀罕东西。

最后,要把这些师傅们安顿好,让他们在我们身边扎下根。比如每个小区、每个村子,都应该有个地方,让这些师傅有个落脚点,我们有事晓得去哪里找人。

说到底,这个事要是整扎实了,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老倌老太太们能安安心心活到老,年轻人凭手艺吃饭有奔头,我们整个社会也能稳稳当当地接住人口变老这个大问题。这不光是给几亿老人一个温暖的交代,也是给无数家庭和劳动者一份实实在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