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六月份,云岭大地上就吹起了一股“保卫钱包”的风。这已经是第13个年头了,大伙都在说“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这句实在话。为了让咱老百姓的血汗钱安安稳稳待在口袋里,心里踏实,日子过得舒坦,云南各地的检察官们可是忙活开了,走街串巷,把防骗的真经送到了咱家门口。
镜头一:昆明盘龙区,商场里的法治脱口秀
在昆明欣都龙城这种人来人往的时髦地方,检察官们把普法摊子直接摆进了商场。他们不像老师傅讲课,而是结合台上表演的相声、小品,把里头的法律道道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比如,看到小品里演的“高回报投资”,检察官立马就现场剖析:瞧见没,这就是典型的钩子,专钓那些想占小便宜的心。他们特别叮嘱在场的叔叔阿姨们,那些听起来好得不得了的养老项目,多半都是陷阱,得把眼睛擦亮点,别让自己的养老钱打了水漂。
镜头二:师宗县,线上线下一起“喊话”
在师宗的凤凰广场,那场面叫一个热闹。检察院的同志伙着法院、公安、银行的伙计们,拉开阵势一起宣传。红色的横幅一挂,写着法律条文的小册子、实用的布袋子不停地往过路人的手里塞。他们不光是在街上“喊话”,还玩起了新潮的。检察院的微信公众号、街边大屏幕上,天天滚动播放着防骗的小视频和真实案例。有啥不懂的,直接在视频下面留言,他们就拍个新视频给你讲清楚,让那些平时爱玩手机的年轻人也能学到几招。
镜头三:武定县,专给老年人“开小灶”
武定的检察官们心里最惦记的,还是老年人的“钱袋子”。他们晓得,现在有些坏家伙专门盯着乡镇和老年人下手。所以在体育馆广场的宣传点,他们拉着老倌、老太们的手,用最朴实的话讲故事。讲那些听起来很美的“定制旅游”,怎么就变成了骗钱的套路;讲那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投资”,咋个到头来血本无归。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天上下不来金疙瘩,跟你说稳赚不赔的,多半是想掏空你的家底。
镜头四:红河县,普法宣传“精准滴灌”
红河县的检察官们脑筋活络,他们的宣传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像种庄稼一样搞“精准滴灌”。他们晓得,不同地方的人,关心的事不一样。
- 在银行里,他们就对着办业务、想理财的客户讲,怎么分清哪个是正经产品,哪个是“披着羊皮的狼”,提醒大家高收益背后肯定是高风险。
- 在社区里,他们挨家挨户发小册子,跟大爹大妈们拉家常,讲那些“消费返利”的骗局,让这本小册子成为大家随身携带的“防骗宝典”。
- 在工厂企业里,他们给上班的年轻人开课,教大家怎么保护自己的工资不被骗走,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镜头五:云龙县,赶街天的“双语课堂”
在云龙县槽乡,恰逢“赶街日”,街子上五颜六色的摊子摆得满满当当。集市口一个印着“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横幅特别扎眼。检察官和公安民警就在这人流最旺的地方摆开了摊子。一个来赶街的老倌指着宣传单,乐呵呵地说,我认不得几个字,但你们用我们的话这么一讲,我心里就亮堂了。原来,为了让所有乡亲都能听懂,检察官们特意用上了少数民族语言,把宣传单上的字变成了生动上口的家乡话,确保防骗的知识能真正进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