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老年教育专盯退休金,子女需警惕父母被套路!

近期,老年兴趣班报名热度持续攀升,却有不法分子以教学名义设置连环陷阱。不少渴望充实生活的长者,在参加所谓终身学习项目时,不仅遭遇课程质量缩水,更陷入保健品推销、理财诈骗等层层圈套,部分老人还因轻信机构承诺背负高额债务。

舞蹈声乐、书画摄影、智能应用……当前全国超7万所正规老年教育机构仅能覆盖600余万学员,面对2.8亿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教育资源呈现僧多粥少局面。这种供需失衡让违规机构有机可乘,它们常以公益讲座名义吸引老人,通过情感攻势建立信任后,逐步实施精准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今年最新政策已明确规范办学流程,要求所有涉老教育机构必须获得办学许可并纳入监管体系。但实际操作中,很多老人难以辨别机构资质,某些培训班上午开展插花教学,下午便推销万元理疗套餐。更棘手的是,现行法规对这类跨行业经营行为缺乏明确约束,即便老人察觉受骗,往往面临取证困难、投诉无门的困境。

要构筑防诈防火墙,需建立针对性保护机制。参照公共场所设置的老年人绿色通道模式,可在社区推行防骗预警系统:定期曝光新型诈骗话术,开通银发族权益保障直通车,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系统实施专项整治。某地近日查处11家违规机构时发现,其所谓营养师资质证书均系伪造,仓库内囤积着三无保健产品。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网民规模已达1.5亿,其中43%持续参与各类学习活动。这个充满潜力的银发教育市场,亟需有关部门建立主导、社会协同、家庭联防的守护体系。当社区网格员、银行专员、物业管家都成为防诈宣传员,当课程审核、资金监管、投诉响应形成闭环,才能真正让老年教育回归陶冶身心的本质,守护好长辈们的第二人生。